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医学院杨正林院士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研究成果
文:何涌泉 图:何涌泉 来源:医学院 时间:2025-08-14 310

近日,医学院杨正林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7)上发表了题为 “Dynamic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COVID-19 Omicron subvariants following breakthrough infe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between December 2022 and April 2024”的研究性论文。

3f88583f2dc99f9bbfc346ad07ae042c_b2305.p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SARS-CoV-2 Omicron BA.5/BF.7变异株在中国大陆地区快速流行,引发数千万例突破性感染。虽然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在门诊或居家治疗即可康复,但仍有部分病例进展为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此次感染高峰不仅是对医疗体系的挑战,更是一次评估人群免疫屏障建立情况的重要时刻。中和抗体(Nab)滴度作为衡量个体和群体免疫力的重要指标,在此期间的变化反映出疫苗诱导免疫、病毒变异和抗体衰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为了深入解析突破感染后免疫系统的反应规律,研究团队在中国西南地区发起了一项持续16个月的纵向队列研究,涵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共采集3128份血清样本。研究定量检测针对BA.5、XBB.1.5、EG.5和JN.1等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同时记录受试者的疫苗接种背景、年龄和性别信息。通过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MT)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和毒株间的抗体水平变化,该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免疫演化曲线。

4efb597ab9745386411c5f5dead1b08c_b2305.p

图a 医院核酸检测人数和阳性率 图b 病毒亚型比例分布

研究发现:(1) 疫苗接种者在感染后的免疫激活更强: 在2022年12月BA.5流行初期,未接种疫苗者抗体滴度极低(GMT<25),而两剂/三剂接种者在感染后Nab滴度显著高于其他组,提示疫苗诱导的记忆B细胞在突破感染后被迅速激活。(2)抗体水平会随时间快速衰退: 2023年1月为抗体水平峰值期,此后呈现逐月下降趋势。中和能力下降的速度与毒株变异同步,意味着群体免疫屏障极易受到新毒株冲击。(3)新兴变异毒株呈现递增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2023年春)引发部分再感染,抗体滴度中等;EG.5(2023年夏)在抗体水平已有衰退的群体中重新激发一定免疫;JN.1(2024年初)中和滴度最低,提示其免疫逃逸性最强,也是此期间全球流行性最高毒株之一。(4)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反应: 随着变异株演替,研究发现群体对EG.5和XBB.1.5的抗体水平也在JN.1流行期间同步提升,说明多次病毒暴露可促发部分广谱免疫。(5)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有限:年龄与中和抗体滴度间无一致性显著相关,提示年龄在该队列中不是主要影响因子;除BA.5外,其余变异株的抗体滴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女性在对BA.5的免疫应答中表现更强,与既往研究中“女性抗体水平更高”趋势一致,但这种影响非常有限。(6)抗体波动周期与小规模感染潮高度吻合: 抗体滴度的波动呈现出每隔4–7个月的小周期模式,与多个小规模感染峰(2023年5月、8月、11月)同步出现,提示免疫屏障易受时间和变异压力双重影响。

15d49b439ef1f495d807b10b47ac6cc8_b2305.p

图a–d分别展示了针对BA.5、XBB.1.5、EG.5和JN.1的中和抗体动态变化;e则整合了2024年3月至4月期间XBB.1.5、EG.5与JN.1的中和抗体数据。

本研究不仅补充了真实世界中长期免疫数据,也对多个早期发现进行验证与拓展:验证疫苗在突破感染后仍能有效激活体液免疫;揭示RNA病毒在持续变异压力下快速逃逸的能力;拓展对“群体免疫”概念的理解:在快速变异病毒面前,群体免疫无法一劳永逸,必须动态维护。与多项国际研究关于Omicron免疫逃逸与疫苗效力的结论形成有力互证,强化了针对变异毒株进行免疫原更新的必要性。

Omicron突破感染提供了一次观察免疫反应与病毒演化互动的独特窗口。这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研究,以真实世界的大规模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抗体产生、衰减、交叉反应以及变异逃逸之间的复杂动态。新冠疫情已不再以恐慌方式呈现,但病毒演化仍在悄然进行。该研究用真实数据为我们揭示:人群免疫不是一次性构建,而是一个与病毒共舞的动态过程。

每一次感染、每一次疫苗接种、每一个新毒株的出现,都是免疫屏障重塑的关键节点。唯有精准免疫监测与快速疫苗响应,才能真正守护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健康。面对持续进化的SARS-CoV-2,免疫防线的构建不能仅靠一次接种或单次感染,而应是一个长期、灵活、科学的过程。持续监测中和抗体变化、及时更新疫苗组成,将成为未来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319-3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