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5年暑假,信通学院立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将“听党指挥 科技报国”学科文化精神深度融入社会实践,组织600余名师生赴四川、贵州、山东、北京、重庆、新疆、云南、河北、江苏和浙江等地,聚焦红色研学、行业认知、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四个维度,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系列特色实践,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沉浸式的学科特色型实践育人体系。
学科基因赋能红色研学,打造“科技+思政”实践育人品牌
以学科内蕴的红色基因为底色,构建“技术叙事+精神浸润”的融合实践模式,打造学科特色鲜明的思政育人品牌。“信仰之光”宣讲团赴贵州遵义,在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开展沉浸式研学,深挖 “半部电台”背后的通信保障故事,录制“通信技术迭代与革命胜利密码”“遵义会议里的红色电波”等系列微党课,用专业视角解读革命历史;走进社区与校园开展科普小课堂,带领中小学生组装太阳能探测小车、自制模拟红军电台的无线收音机,向青年群体分享“AI 技术如何守护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通过科技载体实现具象化传承。
学院师生深入走访红色教育基地
“丝路信号”研究生实践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梳理边疆通信网络从短波电台到5G基站的发展脉络,结合通信设备演进史讲述边疆通信保卫战中的民族团结故事;随后走进石河子、奎屯地区中小学,通过拆解电报机、演示短波通信原理等互动教学,让学生在技术体验中点亮科技梦想。“岑巩爱心行”实践队以烽火传信到无线电通信,再到5G互联的通信技术演进为主线,串联千年通信史与“两弹一星”精神,在科普课堂中植入科技报国理念,让专业知识成为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各实践队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与理论宣讲
学科平台支撑行业认知,构建“竞赛+实习”实践育人场域
紧扣电子信息领域行业发展需求,以学科平台搭建的资源为依托,通过学科竞赛锻炼和生产实习实训扩展实践场域,推动学科优势向实践育人转化。组织学生准备2025年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赛,针对通信系统优化、智能硬件开发等赛题开展训练;多名学生组队参与数模美赛、物联网设计大赛,将企业实习中发现的技术痛点转化为竞赛选题,斩获多项佳绩,形成从行业需求到专业实践再到创新突破的培养闭环。“信仰之光” 宣讲团还赴贵州航天南海科技公司,参观科研生产车间及企业展厅,直观了解企业的关键技术成果,进一步拓宽学科应用视野。
学生参加科研竞赛与企业调研
2023级本科生集中赴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深圳广和通等企业开展生产实习,聚焦5G基站维护、物联网模块研发等岗位,将《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与企业导师共同解决信号干扰优化、设备能耗控制等真实问题,深化行业认知;组织学生走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学习雷达、卫星通信技术等学科前沿知识,近距离参观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全流程,找准科研创新与行业需求的结合点。
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习与科研院所走访
学科知识助力教育帮扶,创新“专业+支教”实践育人模式
立足不同地区青少年认知特点,以所学工科专业为基础,将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转化为适配性教学内容,为乡村支教注入新的动能,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在山西沁县、黎城县乡村小学开发通信原理趣味课,用气球模拟信号传播,以折纸制作简易交换机,配合计算机初步、物理实验等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提升逻辑思维。小新支教队在河南商丘郑楼小学,开设“我的5G 生活”分享课,结合大学生活讲述通信技术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激发乡村孩子对科技的向往。
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在山西省长治市2所小学支教
微光支教队在四川泸州胡市社区,创新科学启蒙与心理辅导组合课程,通过自制简易对讲机实验讲解无线电原理,设计“信号传递”团体游戏,在技术体验中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紫馨支教队在云南水富一中打造理论宣讲、科技体验、乡土调研和生涯规划四维课堂,组织5G基站模型制作、智能家居创意设计等活动,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帮助高中生明确生涯规划,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学院实践队在河南商丘、云南水富和四川泸州中小学支教
学科融合驱动乡村振兴,探索“技术+产业”实践育人路径
发挥学科在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的优势,将所学专业技术融入乡村振兴,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新,开辟实践育人新路径。“振兴行,川乡情”实践队赴绵阳银花湖村,针对翠冠梨销售难题,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出设计果品质量监测系统,建议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数据,生成品质报告;协助搭建直播带货平台,利用通信网络优化直播信号,拓宽销售渠道,以技术思维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痛点,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振兴行,川乡情”实践队在绵阳银花湖村助农实践
“岑巩爱心行”党员骨干调研队以教育信息化理论为指导,联合天马镇中小学教师,调研留守儿童课后自主学习监管需要;在大有镇塔山村调研养殖场数字化运营现状,提出完善牲畜出栏统计、精准定位及健康监测等方案;探访思州石砚生产基地,与传承人探讨建立雕刻技法数字档案库,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承,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岑巩爱心行”实践队调研基础教育和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实践活动已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中国青年网、教育导报网、浙江在线等媒体报道。未来,信通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学科特色型实践育人体系的创新探索,推动学科发展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教育引导信通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