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电子科技博物馆推出“AI启蒙月”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涵盖常设展览、科学趣味竞赛、科普进校园推广及协会特色活动等多个维度,通过多元形式展现电子科技魅力,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带来了一系列沉浸式科技体验,总计受益人数约12000人。
常设展览推陈出新,“博物馆探索游戏”吸引众多参观者。活动通过《儿童参观手册》引导观众在观展中学习通信技术、雷达探测、计算机发展等核心内容,完成答题挑战的参与者可获得“电子科技知识小达人”的称号,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兴趣。
主打活动“电跃迷踪”挑战赛将科技与趣味深度融合。参赛者通过莱顿瓶实验感受静电魔力,在摩尔斯电码破译中锻炼通信技能,并在铁环迷宫中展开智慧较量,活动强化了参与者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电跃迷踪”挑战赛现场
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多所中小学,《芯片的前世今生》讲座系统解析集成电路发展历程;人工智能体验课让同学们亲身感受AI技术;“AI你画我猜”和水位报警器制作等互动项目,则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感受科技与创意融合的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科学素养。
科普活动走进中小学校
作为系列活动的特色环节,电子科技博物馆联合UESTC博物爱好者协会推出“西湖寻鸟”自然观察活动。参与者在专业设备辅助下观察记录鸟类,将科技手段与自然探索相结合,展现出跨学科实践的独特价值。
“西湖寻鸟”活动
同时,博物馆新生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本学期以来,通过“课程讲座+实地考察+库房实践”模式,博物馆已与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等六个学院合作开展新生教育活动,累计覆盖1996名新生,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知,培养学科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电子科技史》讲座
本次科普月通过体系化活动设计,充分展现了电子科技博物馆在科学普及与创新教育方面的平台作用。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深化教育能力建设,加强馆校合作,拓展科普形式,持续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公众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编辑:刘瑶 / 审核:罗莎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