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校教师受邀在高教学会素质教育年会、美育年会作主题报告
文:杨彦祥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5-10-25 780

  10月17-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分别在大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中国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我校申小蓉教授,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首席教授彭岷老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张秋雯老师,中心副主任刘洋受邀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申小蓉在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年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思考与实践”的大会主题报告。报告结合党和国家近年来重要会议和精神,系统阐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战略意义、必要性以及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报告围绕我校的具体探索,重点介绍了学校在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叉学科专业建设、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建设以及研究平台构建等方面的突破性尝试与取得的成果,分享了对构建特色科技人文协同育人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回应了新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1 1.png

  彭岷在高教学会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互动作品设计与实现”的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iArt)的“作品承载—展览驱动—能力交付”的科艺融合育人模式,该模式采用了以作品交付为导向的项目制、面向能力培养的脚手架型教学方式,通过我校和四川美术学院的联合作品展形成了跨界的科艺融合教师团队和资源,提升了工科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不断探索“新工科+新艺科”跨界跨大类交叉复合培养的迭代升级。

1 3.jpg

  张秋雯在高教学会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分论坛上以电子科技大学摄影社团为例,分享了摄影社团在情感启发、全人培养和实践工坊等方面的建设与活动,探讨科艺融合视域下的高校美育实践路径。大学生艺术团作为理工类高校美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依托学科特色,构建“审美体验-创造力培养-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美育模式,打造实践与交流平台,学生通过具身参与获得整体性的艺术体验,进而提升自身艺术修养。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摄影艺术,通过影像这一媒介将审美意趣融入生活日常,实现从摄影技能到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1 5.jpg

  刘洋在高教学会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守正创新: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创新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介绍了我校依托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基地在川剧文化保护与创新中的实践和探索。报告聚焦“守正”与“创新”两大核心,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培育、工作坊实践、学术研究、辐射带动及作品展示六大任务,全面呈现了我校川剧传承基地的建设成果,重点展示了学校立足“电子信息+传统文化“创作的一系列数字川剧作品,以及我校原创川剧大幕戏《小萝卜头》,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美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6.jpg

  素质教育中心美育课程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组多名教师代表参会。

1 7.png

1 8.jpg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