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清华大学主办的第十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决赛在江苏苏州落幕。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研究生团队的参赛作品《大范围快响应纳机电气压传感器》入围大赛决赛,并荣获本届比赛唯一的全国一等奖,也是大赛最高奖项。获奖团队成员有2021级博士生王璐明、2023级博士生巫佳琦、秦嘉泽、2025级博士生刘庭昊以及2023级硕士生吕辰飞,团队指导教师为王曾晖和朱健凯。
参赛队长刘庭昊(右)在颁奖典礼上领奖
该团队的参赛作品《大范围快响应纳机电气压传感器》精准面向从真空到大气、稳态至时变的复杂应用场景,提出了在微尺度结构上实现气压传感器高灵敏度与快速响应等关键性能同步优化的创新方案。目前主流的硅基压力传感器受限于材料本征特性与加工工艺,在单一器件中往往难以兼顾量程、精度与响应速度,常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针对这一挑战,该作品创新性地采用低模量二维材料悬浮薄膜构建谐振式纳米机电气压传感器,充分发挥纳机电系统所特有的原子级机械自由度与高效调谐能力,在单一器件内成功实现了超高灵敏度检测与极快动态响应等多个性能指标的协同优化,为复杂环境下实现高精度气压监测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本次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清华大学主办,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全国性赛事,旨在鼓励在校学生将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产业化策划,引导和激励年轻学子积极参与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事业。在本届竞赛上,我校学生与来自苏州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队伍同台竞技,经激烈角逐斩获大赛桂冠,成为唯一一支获得一等奖的队伍。
王曾晖教授(左)和刘庭昊(右)在比赛现场
王曾晖教授负责的先进纳米器件中心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高水平学科竞赛。本届竞赛期间,王曾晖教授带队赴赛、全程指导。截至目前,课题组师生已累计获得本领域各类顶级学术、学科奖项十余项,展现了电子科技大学师生的风采。
编辑:刘瑶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