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导报:高校图书馆的与时俱进
文:教育导报 图:教育导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19 2481

  教育导报讯(记者 殷樱)图书馆全年开馆344天,进馆人次298.8万,一年借阅561112册图书,10.25万册新书上架。年度“爱馆狂人”到馆 1951 次,年度“书虫”全年共借阅图书 326 册……日前,电子科技大学公布了一组学生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数据统计,不少学生在追捧年度“书虫”的同时,也在排行榜中对比自己、寻找差距。

  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近日也公布了一系列年度微数据,引起高校师生热议,高校图书馆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对此,两所高校的图书馆负责人均表示,发布“读者借阅量排行榜”是为了了解读者的需求,走进用户的空间,同时刺激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强对图书馆的了解。

  近年来,随着信息大环境的改变,电子信息检索与电子资源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提供地位正在逐渐丧失。为了读者不流失,高校图书馆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变革,加大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开展阅读推广、举行各种展览活动,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简单的“借还”场所,而是逐渐向多元化的公共场所发展。

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出击

  “一份报纸,一杯茶,图书馆里坐一天。”这是不少学生过去对图书管理员的印象。记者询问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泰峰对此的看法,他笑了笑说:“过去确实有这种现象,所以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很轻松的职业,但现在还这样搞,图书馆早就关门了。”

  “我们最近发布的图书馆年度数据就是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吸引他们的地方。”李泰峰表示,图书馆近几年一直在变化,最大的改变就是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不断去了解师生的需求,从而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据李泰峰介绍,电子科大图书馆设立了65间独立研修室,只要在网上预约就可以免费使用一天;25 间团队研究室,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讨式学习;同时设立了创新实验室,可供学生做科研使用。

  “不仅要建设资源,还要用好资源。”李泰峰说,图书馆不仅仅只是把书买进来就不管了,还要让有特长的馆员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文献检索资料,如何写综述,帮助学生把想法写出来。

  想法有了,如何实现呢?图书馆的创新实验室就派上用场。“实验室里有 3D 打印机、苹果电脑等高科技设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训练场地。同时还有馆员可进行辅导使用。”李泰峰称,从学生的想法到变成一个实体的科研项目,图书馆都可以提供场所资源和人员辅助的“一条龙”服务。

  “图书馆在学生大学4年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李泰峰认为,研究性学习本不是图书馆的事,但从图书馆的优势出发,管理人员有责任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了让学生大学4年用好图书馆,图书管理员都会通过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让一年级新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二三年级时则重在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四年级则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人气旺了 资源活了

  2014年初,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阅读推广与文化建设部门,结合学校读者的兴趣爱好,每个月开设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阅读推广和文化宣传。在该部门办公室,仅有的3位女老师正在岗位上忙碌。

  电脑旁,喻梦倩正在写该校图书馆 2015 年度工作计划。此前公布的图书馆年度数据也是由她主笔整理。“数据公布在学校的官网和微信平台,学生对此的反映很好,在留言中有不少互动,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对图书馆感兴趣。”喻梦倩说,写报告、做推广、带学生团队,每天的工作很多,但看到成效就觉得忙得有价值。

  “你一定要去看看,才会对现代图书馆有一个直观感受。”随后,喻梦倩带记者去参观图书馆。自助式的借还机、试听阅览室、独立研修室、拥有 3D 打印机的创新实验室、实现三维定位的开架图书……此外,图书馆里还设有文化交流中心、成电人著作展示区、成电印记展、书籍装帧艺术展等,“有了这么多内容,我们图书馆成了成电一日游的必去景点,最多的一次一天接待了10多批嘉宾参观。”喻梦倩说。

  “有了新设备,增加了图书馆功能,不是搞形式,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喻梦倩介绍,2013 年,有了移动图书馆,他们就搞了一个用手机定位系统在馆内寻书的比赛。2014 年买来了3D打印机,图书馆第一次组织了科技类比赛,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随后,图书馆开始尝试办各种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还主动走出去,去各个学院“挖宝”,并成立了图书馆委员会(简称“图委会”),让学生唱主角,参与阅读推广,带动身边的同学。

  “图书馆成为了博物馆,不少科技展览也在这里筹办,人气旺了,资源也用活了。”喻梦倩称,图书馆以前是默默无闻的资源提供者,现在是发出声音的校园文化传播者和教学科研的支撑者。

从边缘走向主流

  “以前学生搞活动找校团委,现在有大型活动都找图书馆办,这让图书馆有了很强的存在感。”喻梦倩认为,这是图书馆主动走出去,走进学生以后最大的收获。学生对图书馆的认同感,破解了传统图书馆的“边缘化”困境。

  “一开始不了解图委会,也没想到要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图委会会长谭凯坦言,当时自己想加入其他社团没被选上,才退而求其次,随便加入了一个组织。“以为是搬书整理的劳力活,后来才知道是协助图书馆做阅读推广,在活动中把好书推荐给同学,自己也慢慢爱上阅读,很有意思。”谭凯说,收获不仅仅是知识,更多还有为人处世的技巧。越来越多同学愿意加入进来锻炼自己。

  “图书馆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学习的支撑作用,从借还场所变为主动深入学生学习与教师科研教学的管理决策部门,这让高校图书馆从边缘化向学校的主流工作靠近。”李泰峰说,以前图书馆总是融不进学校的主流工作中去,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现在图书馆的开放环境与学校主流工作相结合,凸显了图书馆的价值和馆员的个人价值。

  对于图书馆员,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13 年接手图书馆工作的馆员高晓晶一开始曾有过心理落差。“在我印象中,图书馆的工作应该很简单,也很枯燥。但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我想错了。”高晓晶说自己入职时,图书馆已经在进行转型,每天的工作很有挑战,也有工作压力,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中我也不断地去学习和创新。”随着环境的变化与技术的变革,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接受挑战。西南交大图书馆馆长高凡告诉记者,最近七八年,该馆招进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生,有专业背景、学科结构好的专业人士,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的需求。“要争取图书馆从边缘化向主流靠近,加强图书馆的营销与创新,扩大资源与服务,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高凡认为,图书馆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借还场所,要更多地向第三空间发展,成为学习交流和文化中心的多元化公共场所。不过现在,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图书馆仅仅是一个上自习的地方,或者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场所。“我们还要增加新的服务、新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才行。”

  报道链接:http://jydb.newssc.org/page/259/2015-03/19/04/2015031904_pdf.pdf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